很久没有一部电影能让我猛猛落泪了,而最近上映的影片《蓦然回首》是个例外。
当我坐在电影院里,眼泪滚滚涌出,完全止不住时,只想说60分钟太短了。
在如今这个时代,全世界人的注意力都被短视频瓜分得稀碎,优质长片越来越少,仍能出现一部让人沉浸其中的新片,实属难得。
01
人生的低开高走和高开狂走
故事的主人公是两位女生。
藤野。
天赋型选手,小学就显露才华,自信心满满,校报连载漫画,小小年纪就拥有一票拥趸,天天等着看她的新漫画。
她得意于自己的才华,但并不坚定。别人问她最喜欢做的事情是什么时,她语气轻松地说,反正不是画画。
面临升学,周围都在劝她放弃画画专心学业时,她也从校报辞职,真把画画这件事放到一边搁浅。
总之,她手握老天爷赏的饭,态度确实无可无不可。
京本。
努力型选手。
她重度社恐,连家门都出不去,更别提上学。她几乎不去学校露面,毕业证书都是老师委托藤野给她送上门的。但她非常爱画画,房间门口画完的画册码成了山,不上学的日子,她每天都在画,从来没有停下来过。
命运的齿轮,从藤野遇见京本的那一天开始转动。
藤野翻看那些画册,震撼不已:一个同样天赋卓越的人,竟然如此拼命!这让她无地自容。这一刻,她发现了自己一直以来的敷衍和懒散。
藤野当时灵感大发,画了幅四格漫画,以画作“召唤”京本走出房门,而京本的坚持,也反过来点燃了藤野对画画的真正热情。
同龄人的青春,课余时间都在谈恋爱、四处游玩。
她俩年复一年,四季轮转,都是坐在桌前,不停地画、画、画。
她俩合作无间,共同创作漫画作品,一举夺得大奖,十几岁就赚到一笔足以买房的大钱。影片对于她俩初次成功,从惊愕不已到快乐的微妙情绪变化做得特别好,非常能让人共情。
藤野与京本,一个是高开狂走,一个是低开高走,这两人的共同电视,她们都用全力奔跑,跑向自己热爱的未来。
02
真正的热爱,才能支撑坚持
有人认为这部电影在探讨友谊,疑惑现代世上真有这样,对彼此分量如此之重的友谊吗?在剧情上是否有些经不起推敲?
我却觉得,这部应聘更像一封写给“热爱”的情书。影片最触动我的,并非良人之间的友情,也不是所谓的“互相救赎”,而是两人对热爱的坚持。
京本房门外的画册,堆积如山,记录了她的孤独与执着。
藤野伏案画画,窗外四季更迭,她不曾停歇。
这画面,让人感受到“热爱”二字的重量。兴趣可以让人轻松起步,但唯有热爱,才能支撑起漫长岁月的坚持。
现实生活中,很多人因坚持不下去而放弃梦想,或许问题不在于懒惰,而在于他们并没有做自己真正热爱的事情。热爱不是模棱两可的态度,而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渴望。
兴趣很浅,热爱很深。只有热爱,才能让人持之以恒。
就算身边没有像京本一样无条件支持自己的同伴,自己也要坚定地做自己的“粉丝”,只有当自己坚定选择热爱时,外界的质疑和阻碍才不会成为问题。
03
中日思维差异:结果导向与感受导向
其实在看这部影片时,感觉近些年中国人和日本人的在影视作品中体现出来价值观差异真是很大。
日本作品更注重过程中的“感受”与“意义”。
例如本片中京本和藤野的创作,她俩的目标并非成为漫画节大家,而是单纯地想画出自己心中想表达的故事,在这个过程中,她们通过不断学习技法,提升表达能力,自然而然地画出很多本畅销作品。就像流水,并不争先,但一直滔滔不绝。
国内则特别看重“结果”,并将结果与金钱直接挂钩。
-社会风气就是事情还没开始,就想着整大活儿。
-刚创业,就畅想营收一个小目标;
-刚开始写作,就幻想畅销百万;
-刚入职场,就期待出任CEO,走向人生巅峰。
这种对结果的执着,也体现在影视文学作品中,即便一样是救赎和主人公的成长,国内主题一定是围绕着“发家致富”、“咸鱼翻身”、“牵手真爱”三者合一。
这种结果导向初心是好的,但很容易带来两种后果:
1,目标过大、遥不可及,导致倦怠与放弃。
2,目标实现后,陷入空虚,难以找到新的动力。
透过影片,会让人不由自主地审视自己,是不是也在不知不觉中,过分看重结果了,有没有可能学学藤野和京本,把聚焦点放在过程上。
《蓦然回首》这部影片的迷人之处,在于它可以承载多种解读。
有人从中看到友情,有人看到努力,还有人看到创作的孤独,而我从中看到了“热爱”的力量,以及坚持做自己热爱的事,如何让人找到内心的丰盈与满足。
人生海海,看似有千万种活法,但归根结底,唯有倾尽全力追随热爱的人,才能真正活出属于自己的光芒。
发布于:广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