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的粮食

本文转自:泉州晚报

父亲的粮食

□涂添丁

投稿邮箱:qingyuan@qzwb.com (邮件标题请注明“故影追思”清明征文)

(CFP 图)

父亲是地道的农民,一生都与土地为伴。他常说自己除了会侍弄庄稼外,没有别的能耐。父亲很平凡,但他种植的庄稼,却能为一家人提供美味的一日三餐。父亲一辈子都安身于一个名叫官洋的小村庄,日子过得平实而安然。

父亲已经离开五年了,我仍经常想起他。有时我会忍不住猜想,若是他还坐在一起吃饭,定会要求孩子们吃光碗里的所有食物,不允许任何人浪费粮食。

父亲很珍惜粮食。在过去物资匮乏的年代,他曾挨过饿,也有过食不果腹的经历。因为那些回忆太过难忘,在我小时候,父亲总会反复讲起那些难觅粮食的往事,感叹食物的珍贵,更把“常想过去苦,更觉今天甜”“吃饱要知饿时代”等话一直挂在嘴边。

饥饿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或许生活在不同年代的人,感受是不同的,也很难将这种感觉准确描述出来。于我而言,当肚子咕咕叫时,那种饥肠辘辘的感觉就会袭来,让人四肢乏力,啥事都不想干。只有吃了食物,我才会觉得充满干劲,想来这或许就是父亲常说的“粮食的力量”。

粮食来之不易。备耕、育种、播种、管养、收割……每一粒粮食的诞生,都得历经无数个被汗水浸透的日夜,短则数月,长则经年。父亲一直深谙“汗滴禾下土”之道,他日复一日地在田间辛勤耕耘,只为在有限的土地上收获更多的粮食。一到粮食收获的季节,父亲还会不时手捧一把稻谷,仔细端详,好似怎么也看不腻。他常感叹只有手里抓着粮食,心才踏实。

父亲平时话不多,但一到粮食丰收季,即使孩子们都不在家,他仍会不时拨打电话。或是喜滋滋地分享当年的好收成,又或是说说又增收了多少粮食,言语间满是喜悦与幸福。

现在粮食不再像以前那样紧缺,不少人渐渐忘了粮食真正来自何处,甚至误认为粮食是来自商超。如今,我常会跟孩子们讲,粮食是许许多多像祖父一样的农民用汗水“浇灌”出来的,它们在广袤的土地中萌芽、生长,历经播种、灌溉、收割等诸多工序,才最终摆上我们的餐桌,盛进我们的碗里。

父亲对粮食饱含深情,对生活满是热忱,这份真挚而纯粹的热爱也影响了我。我深感幸运能有这样一位父亲,是他的言传身教,让我懂得珍视粮食、拥抱生活。也是他教会我守护脚下的土地,让勤劳本分成为我为人处世的底色,这正是他留给我最为宝贵的精神遗产。

每年清明节,我必定要去给父亲扫墓,今年,我还得记得带上一把粮食,因为那可是他生前的至爱。

发布于:北京

免责声明:

1、本网站所展示的内容均转载自网络其他平台,主要用于个人学习、研究或者信息传播的目的;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并不意味着本站赞同其观点或其内容的真实性已得到证实;阅读者务请自行核实信息的真实性,风险自负。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站管理员联系,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的3个工作日内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