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股股权再融资市场活跃 一季度配股募资金额超1100亿港元

今年以来,在港股持续反弹、流动性改善的背景下,港股股权再融资市场活跃。

数据显示,按照发行结果日为统计口径,2025年第一季度港股市场上市公司配售股份融资金额达到1108.8亿港元,同比大增1386.65%,单季度融资金额已经超2024年全年配售股份融资金额2倍;配售项目数量达到86起,同比增长26.47%。

两大巨头募资分别超400亿港元

上一次港股市场单季度配股募资金额超过1000亿港元还要追溯到2021年第四季度。从港股历史经验看,其配售高峰通常发生在流动性充裕、估值相对较高时期。2025年港股强势反弹,第一季度恒生指数涨幅达到15.25%,在全球大类资产中表现领先,港股上市公司再融资热情高涨,大型配售项目频出。

3月11日,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比亚迪”)完成配售1.298亿股H股,每股配售价格为335.2港元,募资435.09亿港元。3月31日,小米集团宣布完成8亿股配售,每股认购价为53.25港元,募资426亿港元。

除了比亚迪与小米集团以外,今年第一季度中国建筑国际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儒意控股有限公司分别通过配售募资29.99亿港元、27.13亿港元,晶泰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晶泰控股”)通过两次配股合计募资32.18亿港元。另外,招金矿业股份有限公司、协鑫科技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协鑫科技”)、北京第四范式智能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第四范式”)等6家港股上市公司今年第一季度均通过配售股份实现超10亿港元级别的募资。

“过去两年,港股市场承压较重,估值长期处于底部区域。但随着外围流动性预期边际改善、人民币资产吸引力提升以及内地多项支持资本市场的政策逐步落地,港股正在呈现出‘估值修复+风险偏好提升’的窗口期。企业选择在此时密集再融资,不仅是‘踩点融资’,也是一种对市场环境回暖的判断。”努曼陀罗(丽江)管理咨询合伙企业执行事务合伙人霍虹屹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认为。

新经济公司活跃

募资多用于研发

能源行业与人工智能行业的港股上市公司是此轮配股募资的主力军,募资目的以投入研发为主,展示了港股市场对新经济公司的支持。

比亚迪作为新能源汽车行业龙头,配股募资主要用于提升技术实力、提速出海进程。小米集团募资主要用于加速业务扩张和研发投资。光伏行业的协鑫科技募资主要用于资本性支出,以发展及扩展其太阳能相关业务。

人工智能行业方面,第四范式募资主要用于核心产品研发,重点投入生成式AI研发,优化算法,提升产品性能,巩固技术优势,同时用于业务拓展、并购机会等。黑芝麻智能国际控股有限公司募资主要用于进一步支持其核心技术研发(包括但不限于新一代汽车自动驾驶芯片及IP核)及尖端技术研发(包括但不限于端到端、机器人及人工智能相关技术)。

“无论是比亚迪、小米集团这样的制造与科技巨头,还是晶泰控股这样的细分龙头,本轮配售背后普遍对应着对技术升级、全球扩张、AI研发等长期战略的资金需求。”霍虹屹表示,这是“资金换增长曲线”的主动动作,而非“补血式融资”的被动选择。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多家公司在完成配售后股价企稳,说明市场对其融资合理性和后续增长逻辑给予了认可。

中关村物联网产业联盟副秘书长袁帅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大型科技企业的积极参与和成功融资,彰显了港股市场在支持科技创新和新兴产业发展方面的重要作用。

免责声明:

1、本网站所展示的内容均转载自网络其他平台,主要用于个人学习、研究或者信息传播的目的;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并不意味着本站赞同其观点或其内容的真实性已得到证实;阅读者务请自行核实信息的真实性,风险自负。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站管理员联系,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的3个工作日内进行处理。